
细心和节约
是他们坚持的原则
“麻烦你帮我把地上的小木条捡到一堆哈。”老阳对我说。
“地上这么多木条,要多长的?”
“长的短的都有用,先捡到一堆嘛。
“短的有啥用?”我疑惑地问道。
“吊顶要钉一排木条子,短的木条拼接起来一样可以用,还能为主人家省点材料。”老阳解释道。
不光老阳吊顶时考虑到了为房子主人节省材料,在另外一间屋子里做衣柜的邓军同样考虑到了为房主人节省材料。一块块已经被裁切过的面板,邓军总会从地上捡起来在衣柜转角的柜台上比划着,看看能否再利用。
“做我们这行,不能只顾自己方便,还要考虑到为主人家节省。人家辛辛苦苦挣钱买房子也不容易,我们要物尽其用,不能给人家造成浪费,这和给自己家装房子是一个道理。”邓军说。
以前总听人说装修是个细心活,从阳春德和邓军两位师傅的一举一动中我证实了这句话。邓军在给衣柜包面板的过程中,为了将一块面板做成和柜台一样的弧形,他拿着面板对着柜台不断地比划,不断地用笔画,不断地用刀子划,不断地用推子推。“要让面板的弧度和底板的弧度一模一样,完全重合。”邓军说,“装修是个细心活,每一个细节都不敢马虎,外表做得再好,但一个细节没做好,那都算是失败的。”

留意好的作品,随时借鉴
在邓军“工作”的房间里,我看到书桌上方一个“V”字型的小书架,很有特色。
“这是你自己设计的吗?”我问道。
“不全是,我平时总是留意好的作品,随时借鉴。”邓军说,这个款式是他从电视上看来的,自己稍微做了一些改动。邓军告诉我,他很喜欢看中央电视台二套的《交换空间》栏目,这个书架,就是他从那里借用过来的。
在邓军的工具箱里,我发现了一个没有封面的笔记本,笔记本里有用铅笔画的装修图纸、有剪贴的家具图片。邓军告诉我,这个笔记本上的图纸大都是他从一些装修书上或电视里模仿画下来的,剪贴的图片是他从书上或报纸上剪下来的。“花样、造型很多,主人可以在上面选择,然后我们再根据实际情况来加以改进。”邓军说。
“如果碰到与房主意见不合怎么办呢?”
“这个嘛,一般来说,我会努力说服房主。如果房主坚持的话,那我会尊重他的意见。我们这行有句话,叫‘三分匠人,七分主人’。”

10年装修,亲历变化
阳春德在巴城干装修已经整整10年了,这10年,老阳见证了巴城装修业的变化。
“和10年前相比,现在不管是装修风格还是工价,变化都太大了。”提及这10年的变化,老阳啧啧叹道。
“10年前,我提几个箱子、口袋就来到巴中打天下,箱子、口袋里装的全是锯子、凿子、斧头之类的工具。那个时候搞装修基本上使用的都是手工工具,全凭一把子力气,效率也不高。”老阳说,“现在斧头、凿子等不少工具已经被淘汰,改用电气化操作了,省时又省力,效率还高了很多。”
除了工具的变化,老阳感触最深的还有工钱的变化。“1999年,我刚来巴中城里做装修时,我们木工的工钱平均是25元钱一天,现在我们的工钱平均每天在90元左右。”阳春德说,“现在省时省力了,工钱也涨了,但我们对装修质量和自身的信誉的要求却从来没有松懈过,质量和信誉是干我们这行的命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