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季装修需注意的问题及建议 冬季是可以装修的,只是施工要特别注意,在这里总结几点关于冬季装修施工的建议,给在冬季需要装修的朋友朋友一些参考,以便为顺利入住打下基础。
![]() 注意十点问题: 一、装修中所用的主材,尤其是木材,应提前备齐,最好在有采暖设备的室内放置3至5天,以挥发由于温度变化而结出的水分,让木材的含水率接近屋内的水平,以免装修后出现变形。 二、沙子应仔细过筛,不能有冰块。可以根据实际施工需求适当添加一些防冻剂,搅拌沙浆时,水的温度不能超过80℃,要随用勤调,还将瓦工施工的养护时间延长48至72小时。水泥不能在露天施工,要做好防冻。 三、腻子及墙衬不能刮得太厚。因为室内空气干燥,失水较快,否则容易造成空鼓、开裂、墙面不平等现象。 四、冬季室内外温差大,无论是墙砖还是地砖,一定要等适应了室内温度时才能铺贴,以免施工后出现空鼓、脱落的现象,另外,砖铺贴之后还应注意及时勾缝。 五、油工在喷刷各种涂料时,应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中的温度涂刷,涂料施涂的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其中,常用的混色涂料施工时环境温度应在0℃以上,清漆施涂时的环境温度则不得低于8℃,冬季装修施工要注意保证室内气温至少不低于5℃,尤其是油工活更要注意“保暖”,充分干燥后再敞开门窗通风。 六、木工活儿要留缝:要留出适当的施工缝隙。铺实木地板时,四周要留出2毫米左右的伸缩缝,否则会造成起鼓、悬空现象;做家具时,门缝不宜太小。以免夏天膨胀发紧,关不严,装木地板,也应适当把缝隙留大一些,需留出0.1毫米左右的接口缝,避免变形。材料也尽量避免雨天运输。 七、及时通风注意防火,垃圾应随时清扫,木屑、碎木片等易燃物随时清理,油漆等物品应单独放置在阳台等通风的地方。 八、冬季不要拆改暖气:在家庭装修中,一般供暖系统是禁止拆改的。尤其是在进入供暖季之后,暖气内已加压供水,如果施工稍有不当,就很容易导致“跑水”事故,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因此,根据有关部门的规定,暖气管线和暖气片严禁拆改。 九、装修完房后,业主可以在各个房间放一盆清水。因为增加室内湿度,可防止墙面、顶面、家具等干燥太快出现裂缝 十、交工后,主人不要着急进住。专家建议,在房间保证良好通风的情况下,一个月左右方可搬入。由于冬季施工时通风程度不如其它季节,室内或多或少会留一些对人体有害的气体。另外,新购买的家具也应在室内同步停放一段时间,让装修材料和新家具彻底换气后,踏踏实实住进新家。 四点建议: 建议一:严格控制室温 北方的冬天,每当冷空气来临,温度都会急剧下降,这种气温的骤降对装修可是致命的打击。低气温(特别是伴随着刮大风)会对建筑材料构成几种影响,一种是收缩,一种是水分挥发。以墙漆和木器为例,气温急降会造成漆面和木器接口急剧收缩,引致各种开裂现象。所以在冬季施工时,一定要控制好室温,当冷空气来临时,要及时关闭窗户,等室内温度降到与室外温度接近时再适当地开窗户通风。 冬季施工,还要控制好接缝的问题。以实木地板为例,在冬季装修时,由于板材处于收缩状态,如果安装过密,到了夏季气温升高时,板材会膨热,如果接缝过小,会因为没有给板材伸展位置而造成地板变形。 特别提示:冬季施工严禁把材料堆放在通风口处,例如客厅推拉门、窗口、大门口等,在窗户关闭时,禁止执行挥发性的工程项目,如刷漆等等,以免造成中毒。 建议二:慎用防冻剂 冬季施工,还有一个防(抗)冻剂的使用问题。在建筑装修中使用防冻剂,能使混凝土在负温下硬化,并在规定时间内达到足够防冻强度。但防冻剂的主要成分是三乙醇胺和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在人体内不会产生蓄积,但是一次性摄入过量亚硝酸盐就会中毒。 防冻剂的成分有很多种类型,选用合格环保的产品是关键所在。依照《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当气温低于5℃时,室外抹灰所用的砂浆可掺入混凝土防冻剂,其掺量应由试验确定。墙面的抹灰砂浆中,不得掺入含氯盐的防冻剂 特别提示:在冬季装修中,应该尽量使用其他办法来解决防冻的问题。例如泥工工程施工,可采用抗冻能力较强的硅酸盐水泥,并可以增加水泥在配置中的比例。 建议三:装修材料不必“采暖” 冬季装修,注意不要把装修材料堆放在取暖设备之上,以免其受热不匀而造成变形。对于一些木料,应该早点做封漆处理,封漆既可以防污也可以减少水分的丢失。 特别提示:材料的含水率过高过低都会对材料的性能造成不良影响,水分过高,会造成变形现象,而水分过低,则会引起开裂 建议四:注意施工安全 在冬季装修时,有些房屋室内没有暖气,有些装修工人会在室内用明火取暖,这是很危险的,极容易引起缺氧、中毒甚至还会发生火灾。 另外粉尘过多时也要注意,在干燥的地区,粉尘(粉末状可燃性固体)在达到一定的浓度遇明火可能会引起爆炸。还有由于刚购进的材料一般挥发性气味较强,不开窗就容易中毒。
上一篇:油漆涂料施工应谨慎 冬季装修避免室内外温差大 下一篇:寒冷冬季留阳光 看设计师如何装修家居(组图) 免责声明:作品版权归所属媒体与作者所有!!本站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站立即删除。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