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写字楼租金迈上5年新高 新老外资忙交棒在多年的稳步增长之后,再加上三四季度新建写字楼大幅减少这一“空前利好”,沪上写字楼的租金迈上了5年新高,因此成为各路资本追捧的对象:外资持续“扫楼”,浙江资金的身影也悄然显现。短短数月之间,上海甲级写字楼风生水起。匪夷所思的是,麦格理银行、高盛、花旗却在悄悄抛售上海优质物业……
外资“交棒”迷局
得益于国际金融中心的良好预期,国内和国外金融机构的入驻,进一步推高了上海甲级写字楼的租金,优质物业越发紧俏。统计显示,今年第三季度甲级写字楼市场空置率降至2.9%,为历史低值,比上季度下降0.1个百分点。而浦东甲级写字楼的空置率更是下降到1.7%的水平,在第二季度的低位基础上再降0.2个百分点。空置率的降低,也就意味着租金将会大幅提高。
然而,就在这一室难求的当口,花旗集团名下的房地产投资基金(Citigroup Property Investors)却以1.05亿美元的价格,将永新广场100%股权转卖给一家公司,该公司系两家香港上市公司:资本策略(0497.HK)与天安中国(0028.HK)合资设立。
这栋被出售的物业位于人民广场黄金地段,是一幢22层的甲级写字楼,总面积达到2.9万平方米,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吸引了柯达、德州仪器、美亚财产保险等知名企业。
对于这次交易,花旗方面只是笼统地表示:“花旗在永新广场上已获得了足够的增值回报。这次交易并不代表公司将撤出中国市场,如果有合适的机会,花旗将继续进行收购。但是,目前寻找一个理想项目的难度已经大大提高。”
此番表述,似乎前后矛盾。无独有偶,早在今年年初,澳大利亚麦格理银行旗下的房地产基金将持有的上海新茂大厦转让给一家名为SEB的德国养老基金,成交价格为2.5亿美元。今年7月份,高盛又以1.5亿美元的价格将高腾大厦出售给德国SEB Immobilien与新加坡太平星集团。要知道,两年前高盛购买高腾大厦时,曾创下外资收购写字楼金额的最高纪录。
一时间,外资之间的“交棒”迷局让人疑窦丛生,既然优质物业很难找到,而且它们都有稳定回报,外资为何频频出售,全身而退? 上一篇:大手笔皆因套现而来 下一篇:后物业税时代:写字楼是否失去"避风港"外衣 免责声明:作品版权归所属媒体与作者所有!!本站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站立即删除。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